互联网医院融合院内院外的医疗资源、患者数据,整合线上线下就医流程,为患者提供线上预约、挂号、候诊、排队以及线上咨询、在线复诊、电子处方、药品配送、健康档案等服务项目,构建面向患者、以患者为中心的统一线上互联网医院入口,有效整合各类服务资源,搭建与患者之间信息交互的桥梁,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入口,为医院重构并优化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医疗服务流程,赋予未来医院发展的核心能力。
以基础信息采集为核心,整合医院HIS、LIS、PACS、EMR、OA、HRP等医院内部的相关信息资源,面向临床、科研和集团化管理建立的网络化、实时化的运营与临床信息平台,平台运用消息引擎等数据传输技术和标准化的消息封装手段实现院内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通过异构系统、异构数据、异构网络、异构协议之间的信息集成和基于规范的数据交换实现共享,从而形成全院级的病人主索引,满足医疗信息集成和共享交换要求,在此基础上使医院信息系统平台形成一个标准化、集成化、智能化的信息平台,并建立对外连接医保、公共卫生、区域健康、社区医疗等多个信息系统,实现医院信息的规范化、一体化管理。
“以患者为核心,联合医院、卫计委、食药监、社保等部门及社会药房共同建设的,实现医疗机构处方信息、医保结算信息和药品零售信息的互联互通、实时共享的”新型的药品服务模式,将医院药房中部分适合社会化供应的药品从医院内剥离出去,由社会药房提供。平台的特点: 社会化——建立全方位药联体系,由病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药店。 公开化——高速平台共建共享,协同配合卫健委、医保局、药监局等部门监管。 非垄断——处方供应非某家供应体供应,而是由整个社会药店参与,利用良性竞争机制,提高全面服务水平。 电子化——把传统的处方模式变为电子处方,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处方共享,完成病人药品供给;同时把交易内容提交给医院和各级政府。
远程会诊系统建设旨在实现基于医联体信息平台的远程医疗应用,借助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水平,丰富信息平台的医疗协同应用,提高平台的生命力和应用价值。 可以实现将不同地点的医疗专家集中起来,通过网络对某个患者进行远程会诊。患者所在医疗机构的医生,通过远程协同会诊系统,将患者病历、基本医疗情况及相关的X光片、CT片、心电图、病理切片等诊断结果传输到每位专家的电脑。 各位专家基于远程会诊系统接受到的资料,展开讨论;在必要的情况下,甚至可以要求患者的主治医生现场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查操作,各地专家直接观看检查过程及结果,作出判断,从而最终诊断患者病情。如果系统外接相关患者所在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和系统,还可以实现外地专家远程操作医疗设备和系统,以实现远程专家亲自诊断。
以医院业务系统数据为基础,以数据治理为抓手,建设医院综合运营管理数据中心和综合运营管理评价分析系统,通过整合来源于各业务领域中实际产生的业务及管理数据,对数据进行标准化管理和质量监控,实现数据全生命周期的资产化管理,将海量的数据按照不同的主题域、维度分类管理和分析,辅助提升医院管理运营效率、加快医疗体制改革步伐,使医院信息化建设满足现代化管理和未来发展需要。建立人工智能用户画像与互联网运营体系,帮助医院建立互联网医院运营中心。
集专业与科技于一体,全流程支撑健康管理,通过智能穿戴设备、移动互联网技术、智能分析技术等在每个环节提升服务效率,为健康服务业赋能。帮助健康医疗服务机构更高效、更便利、更智能地开展服务和管理工作。扩大健康医疗服务机构的品牌影响力,助力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战略升级。助力产学研结合,实现专业课题成果快速转化应用。
地址:武汉市光谷一路隆越大厦A座15层